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
政府於100年6月1號開始
實施有關車輛在怠速時必須要熄火的規定
該政策出來時反對聲浪不斷,抱怨連連
姑且不論這個政策到底成效為何,是否會確實執行
也不論這個政策或規定是不是造成民眾的不方便
既然規定下去了,再怎麼無奈也是只能接受
換個角度想,如果對於空氣汙染做到正面的幫助
民眾倒也不是不能接受這個政策
只是,怠速熄火確實有另外的隱憂存在
這些問題若是不解決,在還沒造成空氣汙染前
可能會造就其他的交通事故
所以大概提供幾樣怠速熄火應該注意的重點事項
不論你是想應付取締
或者有心為地球的環境盡一分心力
以下檢查我想對機車騎士們應該會多少有些幫助
(怠速熄火雖能減碳但現實問題不得不考量)
單以機車而言,檢查範圍非常簡單
這些檢查在保養時也可以做
如果要特地請技師檢查當然也是可以
而這些檢查不會浪費太多時間
仔細一點檢查大概3-4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了

(我就是電瓶)
一:電瓶年限,是否有充足電量
什麼是電瓶?
基本上電瓶在化油器時代機種時,如果車主不是很在意的
電瓶有沒有電倒也不是那麼重要(這邊不多做解釋)
畢竟,化油器時代機種,還有腳發這個東西(Kick start)
但這幾年因為政府提倡環保政策
化油器機種的機車已經停止生產
而改為由電腦控制的噴射系統為主軸
所以,電瓶有沒有電,顯的非常重要
因為能不能發動,全看那一顆電瓶(除S家的例外)(不贅述)
無論是舊的化油器機種或者是噴射機種
我個人認為,電瓶仍非常重要
畢竟在怠速熄火情況下
若因為電瓶臨時沒電
而面臨綠燈臨時發不動,偏偏又在馬路中間
不但可能造成交通上的危險,也造成另類的交通障礙
一般電瓶使用年限:約莫1-2年
基本電量維持:12V-14V左右附近
當然車子本身基本上會充電,所以這部分有關於車子充電的部分
可以請技師幫忙檢查車子是否充電正常
如果基本電量維持以及充電正常也在範圍內
電瓶年限也還正常的話即可完成電池檢查部分

(傳統化油器時代所有的特殊裝置)
二:腳發裝置(化油器機種限定)(S家除外)
什麼是腳發裝置(KICK START)
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在路邊發不動然後在那邊踩車子的
那個就叫做腳發裝置,這邊提一個有趣的現像
一般來說,汽車如果發不動的話,一般就是開引擎蓋看
而到底開引擎蓋知不知道壞那邊,車子搞不好也不知道
而機車發不動,大部分人就會去腳踩發動
但發不發的動,車主也不知道
不過現在的確很多人不知道設有這個裝置了
呃,抱歉有點離題了XD
回到主題,腳發裝置畢竟不會沒事去踩它
有電發也沒人會主動去踩
而這種情況下,在長久沒使用該裝置下
就會造成腳發裝置的卡死情況
因此,就必須拆下來將裡面齒輪上過油後再裝回去
基本上這樣就可以保持腳發裝置的正常使用
但腳發裝置基本上有一定的技巧
一般不習慣的人怎麼踩也發不動
這部分可以試者請店家教你怎麼踩發。
(近年改為噴射系統後腳發裝置以經被取消)
(這就是起動馬達)
三:起動馬達
起動馬達其實與電動開關密不可分
一般而言起動馬達對一般人而言也極少聽過或換過
因此在電瓶沒電的話,起動馬達理論上是不可能動的
起動馬達的故障機率很低
但若是要故障時,一定會有一些異常的跡象產生
所以起動馬達部分,也一併列在檢查範圍內
但是起動馬達藏在比較內部的地方
檢查難易度也不容易所以還是請店家檢查
(起動馬達藏在引擎附近座墊下方)
四:煞車開關
(這就是煞車開關)
煞車開關也算是一般人很少見或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東西
這個零件隱藏在你車頭裡面
與煞車的地方連結在一起,在你按煞車時
後燈會亮,迴路會起動,再按另一個起動開關後
車子就會起動,原則上是如此
不過,因為開關長期與煞車把手長期磨擦
久而久之經過磨損就會故障
一般而言,機車會有兩個煞車開關左右各兩個
但是通常故障那一個都會是左邊(後輪)
理由很簡單,因為後輪是一般人習慣先按的地方
長期下來左邊的煞車開關會故障這也很常見
這個可以自己簡單判斷或者請車行檢查
(煞車開關更換不算太容易)
(起動開關每天都會按到)
五:起動開關
起動開關應該大家都知道了
每天都會按到的零件,不過正因為每天都在按
加上開關零件大部分是塑膠設計長期下來開關會遇到幾個問題
(1)開關會按了就彈不回來
(2)開關壓不下去
(3)開關按了沒反應
這部分也可以自己檢查或請店家檢查不算太困難
(起動開關分兩種單一更換式以及整組更換式)
看了這麼多你到幾在講什麼?
我看不懂! 也不想知道那些問題!
來來來,簡單整理一下
去請技師檢查時就請技師檢查這些東就好囉
一:檢查電瓶電量,以及充電量
二:檢查腳發裝置是否可以順利踩動
三:檢查起動馬達是否正常
四:檢查煞車開關是否正常
五:檢查起動開關是否正常
一般而言,最簡單的檢查方式就是這幾個問題
較難檢查部分就不羅列在內,主要是檢查大方向比較簡單
因此機車在保養時,可以順便請技師幫你順路檢查一下
這樣遇到怠速熄火也不怕機車臨時發不動的糗態
怠速熄火雖然麻煩!
但也讓我們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吧!